來源:新華社
2018-08-28 14:33:08
馬希陽在位于北京海淀科技大廈的“藤蔓國際雙創空間”辦公室留影(8月17日攝)。
暑假期間,肯尼亞小伙馬希陽來到位于北京海淀科技大廈的“藤蔓國際雙創空間”辦公室,繼續和合伙人協商創業項目。馬希陽2016年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主要研究環境科學與工程,目前在對外經貿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
“我要做的就是把中國的農業技術整合、打包,為肯尼亞及非洲地區提供先進的、適合當地情況的‘農業解決方案’。”馬希陽對自己的項目充滿信心。
馬希陽希望,能在肯尼亞建立一塊標準試驗農田,然后逐步推廣,改變非洲很多土地上的農民只能靠天吃飯的現狀。在中國的經歷讓馬希陽擁有不一樣的視角來看待個人發展和非洲發展,他說,自己要做的不僅僅是把技術帶回非洲,更希望真正改變當地人的生活,讓他們更幸福。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 />
馬希陽在位于北京海淀科技大廈的“藤蔓國際雙創空間”辦公室留影(8月17日攝)。
暑假期間,肯尼亞小伙馬希陽來到位于北京海淀科技大廈的“藤蔓國際雙創空間”辦公室,繼續和合伙人協商創業項目。馬希陽2016年從清華大學碩士畢業,主要研究環境科學與工程,目前在對外經貿大學攻讀政治經濟學博士學位。
“我要做的就是把中國的農業技術整合、打包,為肯尼亞及非洲地區提供先進的、適合當地情況的‘農業解決方案’。”馬希陽對自己的項目充滿信心。
馬希陽希望,能在肯尼亞建立一塊標準試驗農田,然后逐步推廣,改變非洲很多土地上的農民只能靠天吃飯的現狀。在中國的經歷讓馬希陽擁有不一樣的視角來看待個人發展和非洲發展,他說,自己要做的不僅僅是把技術帶回非洲,更希望真正改變當地人的生活,讓他們更幸福。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馬希陽在“藤蔓國際雙創空間”介紹他的創業項目(8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 />
馬希陽在“藤蔓國際雙創空間”介紹他的創業項目(8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馬希陽(左)和合伙人內莉?恩喬羅格協商創業項目(8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 />
馬希陽(左)和合伙人內莉?恩喬羅格協商創業項目(8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馬希陽(左二)在和其他的國際創業團隊交流(8月17日攝)。據介紹,在中關村一帶一路產業促進會牽頭組織下,“藤蔓國際雙創空間”于2018年6月正式啟動。已有20個來自加納、津巴布韋等的國際創業團隊入駐。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馬希陽(右)和合伙人內莉?恩喬羅格協商創業項目(8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 />
馬希陽(右)和合伙人內莉?恩喬羅格協商創業項目(8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馬希陽在“藤蔓國際雙創空間”介紹非洲的情況(8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 />
馬希陽在“藤蔓國際雙創空間”介紹非洲的情況(8月17日攝)。 新華社記者 羅曉光 攝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