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西都市報
2018-10-28 22:56:10
武俠小說《揮戈》新書見面會 高凱 攝
中新網(wǎng)北京10月28日電 (記者 高凱)“人格缺失的悲劇性,反過來放大了普通個體的人性光芒,也為新武俠提供了突破口俠突破困局”,談及武俠小說現(xiàn)狀,剛剛推出新作《揮戈》的作家楊虛白日前在北京表示。
由驚魚文化、作家出版社聯(lián)合出品的武俠小說《揮戈》27日在人民大學(xué)明德書店舉辦新書見面會。活動邀請了《揮戈》作者楊虛白和《反骨仔》作者李亮,由編劇、知乎紅人林二擔(dān)任嘉賓主持。
楊虛白,大陸新武俠代表人物。早年曾于《今古傳奇》連載“揮戈”系列,被譽為“回歸古典意向,上朔武俠傳統(tǒng)”的代表。
《揮戈》取“魯陽揮戈”典,寓意一人之力挽狂瀾于既倒,雖不見得能達成,但也要奮力揮出那一戈。書中主角吳戈是山陽縣吳老捕頭收養(yǎng)的孤兒,曾為報吳捕頭血仇,只身斬殺江南大盜,并在此役中頓悟刀法真諦。然而在其后的江湖行走中,吳戈的經(jīng)歷與曾經(jīng)傳統(tǒng)武俠小說的主人公頗為不同,楊虛白筆下的吳戈是一個被動叛逆者,他固執(zhí)但隱忍,所謂“小人物武俠”,微觀入眼,從小處見俠義,個體人性他們的核心描摹對象,如此一來,俠客的形象不再模糊,而成了實實在在的人。
楊虛白提到他對俠義的理解,以余華的《許三觀賣血記》舉例,當(dāng)許三觀得知一樂不是自己親生的孩子后,非常痛苦,一度想拋棄一樂,但當(dāng)他決定把一樂帶回家的路上,那份掙扎后的決然,代表著超脫自我和大環(huán)境的勇氣,那便是俠義。楊虛白認為,傳統(tǒng)武俠中的大俠在人性上多數(shù)并不完整,英雄必須是偉岸的、無私的,但偉岸無私的英雄只具備神性,往往不具備人性的真正光芒。
他認為,未來的武俠小說文筆應(yīng)向巨著靠攏,思想上回歸人性,填補傳統(tǒng)價值體系里人格的缺失。
對于自己創(chuàng)作武俠小說的初衷,楊虛白說,因為生活中的自己,受到方方面面的約束,無法達到理想狀態(tài),也無更多余力去推動改善這個世界,因此迫切需要構(gòu)思出一個英雄,替自己去體驗和行動,但事實上,自己作品中并不回避主人公和他所處社會的沖突與割裂,“最終。在這種矛盾下,是人格缺失的悲劇性,反過來放大了普通個體的人性光芒,也為新武俠提供了突破口俠突破困局。”楊虛白說。(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wǎng)友評論僅供網(wǎng)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wǎng)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