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國際在線
2019-02-09 18:13:02
過年期間,很多人都在感慨現在“年味兒”變淡了。的確,近些年,西方節日習俗和流行文化似乎更受年輕人青睞,校園里爭先追捧,商場慶祝活動也花樣繁多。一方面,這反映出中國社會愈發開放的現實;而另一方面,中國傳統文化與節日習俗傳播力不足的問題也須引起重視。其實,隨著文化生活的不斷豐富,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也在日益增長,一些傳統文化的表現形式和傳統節日的慶祝方式已經不能滿足年輕一代的新需求。只有充分利用最新的流行方式產生強大的傳播力量,讓傳統文化重新回到年輕人的視線之中,才能使傳統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近年來,故宮在這方面做了很多積極的探索。他們精耕細作,持續發力,除了制作綜藝節目、發行音樂專輯、開發游戲漫畫等,還在線下做“快閃”活動、辦主題餐廳,更在近日舉辦了“紫禁城里過大年”展覽,并將以2019年己亥春節為起點,以節慶為主題,綜合研發各類文化創意項目。這著實讓古老的故宮重新火了一把,也真正做到了讓傳統文化接地氣、入人心。
讓傳統文化活起來,在今天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就要尋求文化傳播新的出口,讓文化形成文創。一個充滿生命力的文明必然是生動的、多彩的、兼收并蓄的,而當它與流行元素相結合或以不同形式呈現時也一定應該是活潑的、令人眼前一亮的。從開發文創產品,到線上開設社交賬號,再到線下“紫禁城里過大年”民俗展覽,故宮的每一次創意策劃都相當“會玩兒”。他們不是簡單地堆砌元素或生搬硬套情懷,而是選擇更受年輕人歡迎的傳播形式,在“討好”年輕人的過程中拉近了與他們的距離,同時也為大眾了解傳統文化的精華提供了更多元化的途徑。
讓傳統文化火起來,更關鍵的是要準確找到并緊緊抓住文化的核心價值,讓大眾透過創意看到背后所蘊藏的文化內涵。無論《國家寶藏》,還是“紫禁城里過大年”,古老的文物、年俗等搖身一變,成了具有青春活力的“網紅”,正是最大程度上發掘了我國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展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在中國的傳統文化體系中,故宮有著非常重要且獨一無二的象征意義;而春節這一傳統節日之所以能傳承下來,也因其蘊含了持久的文化力量和共同的民族情感。當這兩個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符號在新的時期相互碰撞,就會產生令人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
當傳統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宣講,而變成了可以觸摸、感同身受的日常生活,當冰冷的文物有了“溫度”、傳統的民俗文化有了新的延續形式,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正在通過“擁有同款”“網紅打卡”的方式,與歷史對話,與傳統共鳴,文創新形式也正在成為滿足當下人們多樣文化需求的現實載體。當然,充分挖掘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并讓其煥發出新的魅力,使優秀傳統文化得以繼承發展、經久不衰,不僅需要努力尋求新的傳播方式,更要為年輕一代營造具有濃厚文化氣息的社會氛圍,使他們能在充滿生命力的文化滋養下成長,將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深深植根于內心。(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 臧夢雅)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開放投稿,原創評論、理論文章可發至cepl#ce.cn(#改為@)。詳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評論理論頻道征稿啟事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