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2020-05-12 15:24:05
今天,是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一直處于關閉狀態(tài)的“北京地下城”也有了新消息。記者從北京市人防辦了解到,“北京地下城”即將進入改造階段,完工后,這里將作為“人防博物館”對外開放。
藏在前門胡同里的“北京地下城”,長期以來披著神秘的面紗。其實,它指的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建設的人防地道網(wǎng)。這座“地下城”位于前門東區(qū),始建于1969年,1979年完工,是目前北京市為數(shù)不多、保留完好且利用開發(fā)的早期人防工程。 當時,住在附近的男女老少齊上陣,在不借助機械的情況下修筑而成。
1980年,前門工藝美術服務部在這里掛起了“北京地下城”的牌子。2008年停業(yè)之前,這里接待了大量的外賓。曾經(jīng),一部名為《北京地下城》的紀錄片使北京的人防地道網(wǎng)聲名大噪,后來,人們干脆把位于前門東區(qū)的這座早期人防工程叫作“北京地下城”。
曾是工藝品商場的“北京地下城”因為安全原因于2008年停業(yè),改造后將重新與市民見面。2019年,北京地下城“口部房”率先改造成為微型展廳。當年10月底它對外開放,迅速引發(fā)網(wǎng)民關注,短短兩個多月,在網(wǎng)民自發(fā)傳播下,線上平臺瀏覽量達45萬人。
今年“防災減災日”,市人防辦專門發(fā)布了一部宣傳片,由小講解員走進北京地下城的“口部房”,介紹北京地下城的建設歷史和利用情況。
“口部房”是指防空地下室的主體與地表面、或與其它地下建筑的連接部分,是平時人員通行、臨戰(zhàn)時人員疏散、戰(zhàn)時人員進出的部分。市人防辦在“口部房”建設了微型人防展示空間,并布置了主題為“洞見1969”的特展。這個展示空間就像一個“時間膠囊”,里面不僅有當年的老照片,還有最新的AED(自動體外除顫器)裝置。
目前,“北京地下城”整體還處于關閉狀態(tài)。受疫情影響,“洞見1969”展覽暫時不能與市民見面。為方便市民觀展,市人防辦將展覽放到了線上,市民可以登錄市人防辦官方網(wǎng)站了解“北京地下城”的情況。防災減災宣傳周期間,為宣傳防災減災知識,市人防辦還將開展“普及防災知識、走進人防工程”的主題宣傳活動,讓公眾了解和關心人防。
據(jù)了解,“北京地下城”也將很快啟動整體改造。未來,這里將被改造成一個集人防歷史文化體驗與前門歷史文化展示于一體的展示體驗中心 ,進一步完善安全教育功能,幫助周邊居民提升安全技能。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王琪鵬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wǎng)官方微博(@齊魯網(wǎng))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wǎng)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