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
2020-08-30 18:17:08
花了23萬報輔導班,孩子中考只考了220分,物理竟然只有2分!河南的周家長最近很心塞,一怒之下找到培訓機構討說法。目前,當地教體局查明,該培訓機構存在諸多違規問題,已下達《整改通知書》,責令限期停課整頓。
天價投入與蒼白成績,強烈對比任誰看了都會火大,眾家長更是心有戚戚。上述案例雖屬個案,但掏腰包報班,卻堪稱大多數家長的日常,被收“智商稅”者比比皆是。早有數據統計,我國中小學校外培訓機構市場規模超過8000億元,參加學生規模超過1.37億,相當于一半以上的中小學生參與過校外培訓。然而與龐大的需求相比,教培市場卻稱不上完善。如坑了這位周家長的機構,存在培訓時間與中小學上課時間相沖突、教師資格證信息未上墻公示、上課教師與備案教師不符等等問題,其實都是教培亂象的“常見病”。
暫且不論,亂象頻生讓多少家長“花冤枉錢”。不健康的課外補習市場,也將對當下教育的良性運行造成巨大負面效應。許多培訓機構奉行純粹商業邏輯,怎么賺得多就怎么運作。狂發軟文炒作焦慮者有之,教師資質魚目混珠者有之,毫無信用亂打包票者有之,如此這般,終極目標都是“圈學生補習”。
他們賺得盆滿缽滿,但家長和學生呢?一旦遇到劣質機構,就會“竹籃打水一場空”,甚者還會養成錯誤的學習習慣和教育理念,以至課外沒學好,課堂也沒把握住,反倒荒廢了學業。
這些年,社會持續呼吁管好教培亂象。2018年以來,教育部會同相關部門,開展了一場針對校外培訓機構無序辦學的專項整治活動。《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也于去年出臺,其中明確提出,要“持續開展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到2022年形成更為完善的課外負擔監測和治理長效機制。”
應該說,相關法律法規正在進一步完善,關鍵是加強監管、抓好落實。如前文的機構,問題顯而易見,一查便知。遺憾的是,直到周家長付出23萬代價,引起“負面輿論”后,當地教體局才發出“整改令”。
種種亂象一再提醒,監管需要更早一些。當然,不讓自己成為“圍獵”的對象,家長也需擦亮眼睛、理性報班。其實,冷靜下來,家長大多都知道教育不在一時的分數,都明白孩子成才有其客觀規律和多元標準,也能發現某些機構“滿嘴跑火車”。克制自身的焦躁情緒,不盲目追求“包過”“保升學率”等成功學,才不會被“毒雞湯”灌暈,對于家長,這可能也算是一種“修行”。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