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青報網-青島日報
2017-02-16 09:40:02
■精神殘疾人正在做廣播體操。
早上7點45分,重慶南路的青島安寧醫院托養區二樓,護士鮑關華開始了一天的工作。
安寧醫院是精神衛生專科醫院,去年被市殘聯認定為定點精神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如今,這里托養著47名重度精神殘疾人。二樓的托養人員病情相對嚴重,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有的性情狂躁,他們不能離開房間。
鮑關華一路小跑地出入各個房間。一直到下午5點,她都以“一路小跑”的狀態為托養人員換床單、換尿墊、喂水,和拉著她不放的托養人員聊天、勸導……
“護士長幫我一把。”鮑關華注意到一位男患者坐在床邊不安全,可男患者又高又重,便叫來了護士長幫忙。當鮑關華和護士長合力把病人扶到床上躺下后,兩人已是氣喘吁吁。
記者跟隨鮑關華工作,這讓后勤和醫護人員有些緊張。托養區負責人許長青告訴記者,精神殘疾人狀況不穩定,二樓這些重癥患者更是“防不勝防”,大家擔心他們傷著記者。“在這里,每位醫護人員可都挨過他們的打。”許長青說。
二樓護士長馬唯思告訴記者:“就拿洗澡來說,有的托養人員抗拒洗澡,每逢洗澡便對工作人員拳打腳踢。”于是,馬唯思和同事們“聯合作戰”——兩個護士拉著托養人員,再由馬唯思給她清洗,往往洗完了,大家的胳膊上都留下了抓痕。平日里,二樓的托養人員從剪指甲、洗澡到端屎端尿,事無巨細,都要工作人員來做。院里接過一個長年流浪乞討的精神病人,身上的味道熏得托養人員都躲得遠遠的,胡子還沒刮完,刮胡刀都“泥死了”,可即使是這樣,工作人員還是給他洗得干干凈凈。
早上9點,19位托養人員在三位護士的帶領下,在院子里進行每天上午的工娛治療,一個小時的時間里,他們進行了廣播體操、唱歌、傳球等多個活動,這些活動用來增進精神殘疾人溝通、協作等能力。看上去平靜的活動時間,其實暗中也是“重重保衛”。每天活動前,后勤、醫護人員要先進行場地安全檢查;活動時,醫生、護士和后勤人員同時在場,盯緊每位托養人員,確保安全。
這些能走出房間活動的托養人員大多是生活在一樓、恢復了一些功能的托養人員。在二樓,“照料”是關鍵,而在一樓,“融合”是重點,引導托養人員自理、通過工娛治療讓托養人員和外界接觸,最終適應社會。
“托養并不同于住院治療,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托養機構相當于病人的‘家’,因此在藥物治療之外,我們更注重托養人員的生活照料,以及通過生活習慣的養成和康復訓練,讓他們的能力有所提升。”院長孫金明說。
15歲的女孩倩倩(化名)入院時說話不清、口水流得到處都是。剛托養時,每天夜班的護士為倩倩讀故事哄睡,一讀就是一個小時。半年的時間,伴隨著藥物治療和醫護人員的照料,倩倩情況穩定并搬到了一樓。一樓護士長劉茹楠注意到,倩倩不知道大小便,每每便到褲子里。于是,劉茹楠用倩倩最愛的童話故事引導她,“如果你這樣,就做不成白雪公主了”“你想做白雪公主嗎”……慢慢地,倩倩學會了用“我想”“我不想”來表達和規范自己,如今的倩倩,不但大小便可以自理,還能夠自己打飯、洗碗了。
李敏(化名)剛托養時,因為狂躁程度重,是束縛著來到院里的。醫護人員在平日的查房中,發現李敏喜歡畫畫,于是為她準備了畫筆,讓她試著畫畫。沒想到,李敏畫得非常不錯,而且,畫畫時李敏情緒平穩。就這樣,在工作人員的鼓勵下,李敏每天畫畫,還在院里開了個人的“畫展”,得到了大家的好評。
“精神殘疾人多是因為疾病導致社會功能受損害,我們希望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在托養中鼓勵他們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最終有機會融入社會。”孫院長說。(記者 張晉)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