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山東網
2017-03-26 08:00:03
中國山東網東營3月25日訊 (記者 張艷秋)教育界呼吁多年的可對學生進行“懲戒”首度出現在中國地方政府的規章中,地方政府明確賦予了學校和教師適當懲戒權。青島在中國第一部以學校為主體的地方性政府規章提出,對影響教育教學秩序的學生,應當 “適當懲戒”。就學生教育性熱點問題,中國山東網記者采訪了行業內資深教師代表。孟玉婷,東營區第三中學的一名優秀教師,是連續三屆的東營市人大代表,從教20年多年來,她潛心鉆研教學,先后榮獲省級優秀教師等多種榮譽稱號。在學生教育問題上,孟玉婷在今年的“兩會”建議中闡述了自己的看法。
孟老師說, 近幾年出臺的各種法律法規,都極大關注學生的權益,嚴禁體罰和變相體罰的規定,也限制了教師的懲戒權,助長了少數中小學生,特別是那些不安分學生的叛逆行為。
現在每每聽到老師懲戒學生,家長總是憤憤不平,甚至大打出手或者到處告詣狀,讓老師丟掉飯碗。自己卻沒有冷靜思考問題所在,其實我個人以為適當的懲戒是對學生是一種幫助,可以激勵學生的斗志心和自律心。想想咱們當學生年代的懲戒措施,現在的孩子簡直就是皇上皇。
過分的溺愛造成現在的學生嬌生慣養,動不動就投訴老師,老師還敢真心實意教學生?在初中高年級,學生的逆反心理增強,造成了教師想管卻不敢管的局面,教師的管理積極性慢慢的被耗盡,導致學校在安排班主任人選時工作難以安排下去,有的老師為了評職稱,不得不承擔班主任工作。
據相關資料了解到,中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會的統計資料表明,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現象呈上升勢頭,青少年犯罪總數已經占到了全國刑事犯罪總數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歲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總數的70%以上。如果老師不能理直氣壯地教育孩子,一些家長又缺少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中小學生怎樣形成并強化紀律觀念和自我約束意識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孟老師認為,對學生的教育是每個老師終身都要用心學習的一門課程。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展,新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會不斷出現,讓我們對學生的教育能更科學、更合理、更行之有效。但是,對于傳統的教育方式方法,也不能全盤否定和拋棄。比如懲戒。因為孩子的自制力往往不夠強,適當地對孩子實施一定的懲戒措施,能增強他們的自律能力,督促他們改正錯誤,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品格和習慣。當然,對孩子進行懲戒教育,一定只能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而且要考慮到孩子的身體心理的承受能力,把握好分寸和尺度,不可經常使用。
孟玉婷代表希望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盡早出臺對于中小學生的懲戒措施。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