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齊魯網
2023-01-20 14:08:01
2023年1月17日,《科學中國人》雜志社盤點回顧了2022年度科技領域的杰出代表,并發布了“影響力科學家”和“科技新銳”名單。該評選自2002年開始,現已成為科技屆有重要影響力的活動之一。上榜人員無疑是為國家科技發展作出卓越貢獻的科技工作者。
筆者注意到,內燃機領域唯一上榜“影響力科學家”的是譚旭光。作為企業帶頭人,譚旭光長期奮斗在中國動力系統工程技術創新和實踐一線,為我國內燃機技術進步做出了重大貢獻,此次獲評也在意料之中。
筆者認為譚旭光能夠成功上榜,可以從兩個重要的維度研判其科技貢獻:一是其帶頭研制的科技成果的先進性,是否引領行業發展;二是考量其科技成果的貢獻率,也就是科技成果的工程化。
那么,我們從這次《科學中國人》對譚旭光的評語中一一分析開來:
——研發出我國首款重型高速柴油機。2012年,譚旭光主持開發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WP10/WP12系列藍擎重型高速柴油機。這項技術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填補了國內重型高速柴油發動機的空白,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壟斷。眼下,奔騰在祖國大地上的重卡,每三輛就有一輛裝配濰柴發動機。
——建造全球首個獨立重型商用車動力總成研發制造基地。2005年,譚旭光主導整合構筑“濰柴發動機+法士特變速器+漢德車橋”黃金動力總成,領先國際同行12年,并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如今,濰柴重型發動機、法士特變速器產銷量均居全球第一,漢德車橋年產銷量過百萬件,穩居國內前列。濰柴動力總成在全球商用車領域極具世界“話語權”。
——解決重型高速柴油機及動力總成關鍵技術國際性難題。熱效率是衡量一個國家內燃機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提升熱效率是內燃機行業科技人員百余年共同追求的目標。2015年,譚旭光劍指50%熱效率這一世界難題。歷時數年,譚旭光不僅干成了,還震驚了行業:2020年9月,濰柴發布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0.23%的柴油機;2022年1月,將柴油機本體熱效率提升到51.09%;時隔10個月,再次推出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2.28%商業化柴油機和全球首款本體熱效率54.16%商業化天然氣發動機。
三年三刷全球紀錄,不得不說譚旭光帶領的濰柴研發團隊,科技戰斗力滿級!要知道,目前行業平均熱效率水平為46%。雖然歐美個別項目做到了50%,但一直停留在實驗室階段,沒有任何商業投產計劃。而濰柴的高熱效率技術及產品已逐步應用到市場上。
——補齊中國全系列全領域動力系統核心技術短板。除商用車動力總成,近年來,譚旭光匯聚全球優質資源,帶領濰柴先后攻克了CVT動力總成、工程機械液壓動力總成技術,并全部實現商業化,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重塑中國高端農業裝備和工程機械的格局;在新能源能源,譚旭光牢牢掌握了“純電動+混合動力+燃料電池”新能源三大動力總成技術。特別是在氫燃料電池方面,更是先行先試,建立起全球最大的2萬臺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研發制造基地。譚旭光的“動力王國”為中國補齊技術短板貢獻了硬核方案。
綜上,無論是科技成果的先進性,還是工程化落地,譚旭光的貢獻有目共睹。他以敢想、敢說、敢干的姿態,催生國企改制的強勁動力,助力我國裝備制造業邁向高端。最具“影響力科學家”,譚旭光名副其實。
“未來技術研究院最終的目標是面向五年、十年、二十年后的顛覆性市場、顛覆性業務、顛覆性科技。”在1月8日濰柴科研人員座談會上,譚旭光如是說。從過去到未來,譚旭光的目標很純粹,創造顛覆性成果,在商業化上“攻城略地”,在科技自立自強中沖鋒陷陣。
未來的中國,需要更多像譚旭光這樣的“科技型企業家”。
閃電新聞記者 周迎春 報道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