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網·閃電新聞12月31日訊 發展低空經濟,不僅能為經濟增長注入新動力,還將深刻改變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方式,是一條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全新賽道。在山東,發展低空經濟已經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關鍵詞,很多城市積極謀劃布局,在低空經濟領域動作連連。
就在本月初,山東日照正式發布了“山東省首個低空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積極推動構建“日照低空產業生態”,搭建起政府、企業、機構之間高效溝通與合作的平臺,旨在打造國內領先的低空產業生態示范樣板。
隨后不久,青島低空快線聯航首飛成功,意味著青島正式成為北方地區首個實現市內擺渡航線的城市。這也是青島于今年6月啟動北方區域首條低空物流航線測試工作后,在推進低空經濟發展上取得的又一實質性進步。
顯然,在2024年這個“低空經濟元年”,山東低空經濟大有遍地開花之勢。
“低空經濟”是指由民用有人或無人駕駛航空器低空飛行活動衍生出的經濟形態,涵蓋航空器研發制造、商業運營以及基礎設施建設等各個環節。2023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低空經濟列入戰略性新興產業。在專家看來,低空經濟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不僅產業鏈長,涉及航空器研發制造、低空飛行基礎設施建設運營、飛行服務保障等多個產業環節,而且應用場景廣泛,包括傳統通用航空業態以及以無人機為支撐的低空生產服務方式,在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均展現出巨大的應用潛力。而這也成為全國多個省份積極“落子布局”的原因所在。
著眼于山東,此前,山東將低空經濟列入全省九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截至2023年底,全省低空經濟規模達303億元;2024年1-10月,全省低空運營、研發、制造、服務企業數量和營業規模均增長20%以上。今年11月,最新出臺的《山東省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下文簡稱“行動方案”)提出,到2027年,全省低空飛行綜合保障水平走在全國前列,低空經濟規模達到1000億元,基本形成濟南、青島市兩核引領,東營、煙臺、濰坊、日照、濱州、臨沂等市多點支撐的低空經濟發展新格局。
從300億到1000億元,山東低空經濟產業如何在5年內實現迅猛發展?根據《行動方案》中,山東將通過實施服務保障筑基行動、技術創新賦能行動、應用場景拓展行動、產業能級躍升行動四大行動,探索低空經濟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山東路徑。
另有消息顯示,山東將聚焦低空經濟領域難點堵點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在精準定位、飛行控制、智能集群作業及航空材料等方向布局10余項省重大科技攻關任務,省財政資金支持近1.5億元,推動產出一批原創性、引領性創新成果。
相信有了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以及日益完備的政策法規的護航,山東低空經濟將有望“飛上”發展快車道,并逐步兌現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