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政協報
2022-07-28 09:36:07
原標題:淮南支隊三打銀集
來源:人民政協報
作者:姜瑞榮
1946年12月,中共華東局、華東軍區決定恢復淮南根據地。1947年1月,華野十二縱三十四旅政治部主任楊效椿奉命率領兩個營的部隊,從魯南打回淮南,深入敵后,開展游擊戰爭,橫掃土頑武裝,摧毀敵人的地方政權,很快打開了局面,并在兄弟部隊的支援下組建了淮南支隊。淮南支隊經過一年多的浴血奮戰,通過和敵人的反復爭奪,取得了一系列勝利,最終驅除守敵,恢復了大片淮南解放區。本文記述的就是這一時期淮南支隊三打銀集的戰斗。
一打銀集
1947年3月初,淮南第二支隊到達淮寶地區的黃莊一帶,與先期進入淮寶并打開岔河以南地區局面的楊效椿支隊會師。3月中旬,淮南二支隊和楊效椿支隊并肩作戰,摧毀了敵人多處地方政權,并擊潰盱眙、天長兩縣保安大隊的進犯。淮南群眾得到消息后奔走相告,高興地說:“新四軍打回淮南來了!”
1947年4月,楊效椿主持召開干部會議,研究下一步作戰方案。參加會議的高寶干部在分析淮南敵情后,提出到小河東建立根據地的建議。其理由是:第一,小河東是水網地區,外有大湖相隔,內有大批蘆葦灘,國民黨軍大部隊展不開,有利于小股武裝打游擊;第二,小河東離高郵、寶應、天長、盱眙等國民黨統治的縣城都比較遠,是其統治薄弱地區,而人民子弟兵在那里有多年的群眾工作基礎,容易生根立足;第三,小河東背靠淮寶,一旦情況危急,隨時可以轉移,進退都比較方便。楊效椿采納此意見,決定拿下小河東,建立區鄉政權,作為今后發展的基地。4月下旬,楊效椿率部隊乘船東下,在寶應湖與三河沿岸活動,為進軍小河東做準備。
當時,銀集鎮是小河東地區的重鎮,由國民黨軍的漁警隊駐防。楊效椿認為:進軍小河東,必須殲滅漁警隊。根據偵察員提供的情報,楊效椿等決定帶領一個營與淮南第二支隊擔任主攻,對銀集鎮發動夜襲。5月18日夜,參戰部隊悄悄渡過三河,登上銀集西北的河堤,消滅了敵人崗哨后,向敵漁警隊發起了突然進攻,將其全殲。為乘勝擴大戰果,部隊隨后連夜乘船進軍塔集,于第二天拂曉向敵人塔集鄉公所發起進攻,擊潰塔集鄉守敵。
敵人得到消息后,派出一個加強連向塔集進犯。楊效椿等人分析了敵情,決定利用“國民黨軍不明就里,以伏擊戰打他一個措手不及”。經過部署,決定由陳立富、徐征發帶領部分指戰員于敵人前來的路上設伏,消滅這股敵人。此戰共擊斃敵連長以下39人,俘敵副營長以下50余人,繳獲各類槍支80余支以及一批彈藥、軍需物資。
楊效椿等率部一舉殲滅國民黨軍一個漁警隊和兩個工兵排,震動了整個小河東。國民黨自衛隊、還鄉團聞風喪膽,沒有正規軍的配合,輕易不敢外出。楊效椿等隨即利用這一有利形勢,一面發動群眾開展抗租抗稅乃至懲奸復仇、分糧分物等各種斗爭;一面開展政治攻勢,分化瓦解國民黨基層政權和反動武裝。
經過一系列富有成效的工作,楊效椿等初步在小河東北部站住了腳,建立起北湖、銀涂兩個區和部分鄉政權以及民兵、農會等群眾組織。1947年7月,李世農、魏然從山東率領部分武裝和一批地方干部到達淮寶地區,遵照中共華東局決定建立了淮南工委和淮南支隊,由李世農任淮南工委書記兼支隊政委,楊效椿任淮南支隊司令員。
二打銀集
淮南支隊收復小河東地區,讓敵人萬分驚恐。1947年9月15日,國民黨軍成立“高寶湖清剿指揮部”,出動正規軍一個團及周邊各縣的保安隊,乘坐炮艇、汽艇“清剿”小河東地區。
淮南支隊利用靈活的游擊戰術與敵人周旋,堅持斗爭,使國民黨軍受到重大損失。敵人“清剿”了4天,根本無法發現淮南支隊主力,只得在銀集留下部分部隊后,撤出小河東。
淮南支隊決定二打銀集。9月20日晚,淮南支隊一個營的部隊乘船從應集出發,渡過三河,兵分三路秘密接近銀集。21日黎明時分,部隊發起攻擊。敵人被打得措手不及,只得退入鎮內,集中優勢火力向淮南支隊瘋狂掃射。相持到上午9時左右,守敵突然開始瘋狂反撲。支隊通過審訊俘虜得知,敵人的一個團正向銀集趕來增援!敵強我弱,支隊領導立即命令部隊撤退。
二打銀集戰斗后,淮南支隊開始外圍作戰,中共高寶縣委組成北湖、銀涂、閔塔三支武工隊,分別進入寶應湖,堅持內線斗爭。面對國民黨軍的封鎖,高寶縣委帶領武工隊以頑強的革命斗志,在一望無邊的蘆葦蕩中上整整堅持了三個月,不僅克服了生活上的種種困難,還利用蘆葦蕩的有利條件開展“麻雀戰”。在敵人正規軍疏于防備之際,武工隊就會上岸襲擊敵人的地方武裝,嚴懲那些作惡多端、民憤較大的國民黨鄉保長﹑惡霸地主。搞得國民黨軍一夜數驚,疲于奔命。有一次,高寶縣委得到群眾報告說,國民黨寶應縣保安七縱隊頭目焦德富晚上要到唐港陳家橋過夜,于是派武工隊于當晚前往陳家橋的路上埋伏,一舉擒獲了焦德富和他的衛隊。
三打銀集
1947年10月,解放軍華東野戰軍第十二縱隊第三十四旅政委李世焱率第一〇〇團挺進淮南。11月中旬,一〇〇團渡過運河,進入淮寶地區,和淮南支隊取得了聯系。雙方在仁和鎮召開會議,討論此后的對敵斗爭方向。有同志提出,應該向黎城守敵發起進攻。但也有同志認為:先打黎城,不僅會驚動天長、盱眙的國民黨守軍,而且在淮南西部山區國民黨軍控制比較嚴密,不易立足;而小河東地區僅駐有國民黨地方武裝,兵力比較單薄,較為強大的據點只有銀集,如能一舉攻克銀集,就等于拿下整個小河東,形成收復整個淮南的“前進基地”。
會議通過了攻打銀集的方案,并決定由一〇〇團和淮南支隊三營主攻銀集,淮南支隊主力負責掃清塔集、閔橋一帶的國民黨地方武裝。會議后,淮南支隊立即行動,一面派人偵察銀集的軍情,地形、工事等情況,一面組織淮寶地區的支前民工與船員,做好一切準備工作。
12月10日夜,一〇〇團團長率一〇〇團、淮南支隊三營從淮寶南寧區出發,乘坐100多艘民船,順利渡過了三河。攻擊部隊按預定方案迅速展開,迅速完成了對銀集據點的包圍。
當時,駐守銀集的是國民黨寶應縣保安隊的1個加強中隊。解放軍包圍銀集后,據點里的敵人雖然發現了“動靜”,卻以為是小股“土共”再次前來騷擾。一〇〇團各連立即趁夜發起進攻,很快奪取了敵人的外圍工事。
直到第二天天亮,守敵才發現是解放軍的正規軍對他們發起進攻,于是一面拼命向臨近的敵人求援,一面用機槍不停地向解放軍陣地掃射。一〇〇團指揮員立即命令炮兵連集中火力向敵人轟擊,很快炸毀了敵人的三座炮樓。
12日凌晨3時,一〇〇團和淮南支隊三營對敵人發起總攻。四連首先對東街實施沖擊,準備開辟出一條通往核心工事的道路。敵保安隊全部退至地堡,用機槍、卡賓槍連續射擊,企圖阻止解放軍前進的道路。淮南支隊三營組織一個突擊排,在機槍的掩護下,快速接近敵人的地堡,向里面投擲集束手榴彈和炸藥包,打啞了敵人的多挺機槍,為后續部隊開辟了通道。
黎明前,一〇〇團和淮南支隊三營結束了戰斗。此次戰斗,解放軍共擊斃保安隊200多人,俘獲150多人,整個中隊無一漏網,武器彈藥全部被繳獲。
三打銀集戰斗的勝利,使解放軍在小河東地區獲得了鞏固的基地和可靠的后方,為此后恢復整個淮南根據地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后,一〇〇團和淮南支隊連續作戰,相繼收復了大片地區。
(作者單位:江蘇省淮安市金湖縣政協)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