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參考消息網
2019-02-11 10:22:02
參考消息網2月11日報道 港媒稱,中國照相館坐落于中國首都北京一條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一進門口,迎接顧客的是3幅莊重的肖像照。新中國3位開國元勛——毛澤東、周恩來和劉少奇的照片刻畫了這座照相館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過往。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2月9日報道,中國照相館是江蘇人吳建屏在1937年創辦的。中國照相館最初是因為給中國政壇人物拍照而聞名。它也是娛樂行業人士首選的照相館,通過給明星拍攝用于電影宣傳的照片,中國照相館在老上海的名流中贏得了聲望。
報道稱,不過,從數字攝影技術的出現到智能手機拍照應用的興起,對于一家受到變革風潮沖擊的企業來說,發展之路并非一帆風順。
1949年之后,中國照相館成為國有企業。1956年,它遷到北京,根據周恩來總理的指示,在最繁忙的購物街——王府井大街開設了一家600平方米的店面。
中國照相館工會前主席高里奇說,那個時候,中國照相館是中央政府所有重要政治和外交活動的官方影像記錄者,其中包括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最高級別會議。
上世紀80年代末,中國照相館再度遷址,在王府井大街的另一棟建筑里占用了8層樓。
高里奇說:“搬家后,6萬平方米的規模讓它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照相館,員工人數超過200人?!?/p>
報道稱,那時的中國照相館高歌猛進,在人氣上達到了巔峰,不過沒過多久,它就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逆風。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涌現出了更多的照相館。數字攝影技術的出現是中國照相館遭遇的又一個打擊。
1997年,這家照相館的生意跌至谷底,當時的營業額最低時每天只有200元,而且經歷了數次管理層調整。
1997年底,孫秀珍成為中國照相館的掌舵人。她啟動了一系列改革,旨在發展業務并確保中國照相館繼續保持舉足輕重的地位。
高里奇說:“1999年,為了慶祝聯合國國際老人年,我們在報紙上刊登廣告,宣傳為老年人提供免費攝影服務。顧客只有在沖洗照片的情況下才需要支付費用……廣告發布的第二天,店外排起了長隊。許多新聞媒體也來報道我們?!?/p>
他說:“孫秀珍還開創了上門服務的先河,攝影師、造型師和制作人員可以到家里或公司拍照。孫秀珍是在遭到照相館許多員工反對的情況下推出這一業務的,反對者認為這樣的服務無異于乞討?!?/p>
1999年,照相館再度搬遷到目前所在的3層建筑里,不過還是在王府井大街上?,F在,這家照相館在北京開設了5家分店,2009年還在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開設了一家特許加盟店。
高里奇說:“許多人想成為我們的特許加盟商。不過我們回絕了,因為不加區分地增加特許加盟店會影響我們的形象。攝影涉及技術和藝術眼光,而后者是不可能復制的?!?/p>
報道稱,雖然中國照相館也在努力采取更具創新性的商業手法,不過高里奇說,它致力于拍攝真實可信的肖像照。
中國照相館辦公室主任鮑晨說,攝影是一種記錄,不應該對現實加以修飾。
他說:“美的概念一直在改變。我們不會把臉從大改到小(以迎合當前針對女性面孔的審美趨勢)。市場很大。來我們這拍照的顧客認為,照片應該反映現實。我們的許多顧客幾十年來一直陪伴著我們,每年都會來我們這里給自己留下一份記錄。”
在北京的中國照相館,攝影師正給一個孩子拍照。(香港《南華早報》網站)
想爆料?請登錄《陽光連線》( https://minsheng.iqilu.com/)、撥打新聞熱線0531-66661234或96678,或登錄齊魯網官方微博(@齊魯網)提供新聞線索。齊魯網廣告熱線0531-81695052,誠邀合作伙伴。
網友評論僅供網友表達個人看法,并不表明齊魯網同意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我來說兩句